首页 > 趣闻 > 古代的守陵宫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跟想象中的大不同!
2024
05-24

古代的守陵宫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跟想象中的大不同!

在古代,去给死去的皇帝守陵,就跟现在找了一个“混吃等死”的工作一样,前景一目了然。这种生活,对于“无所求者”,自然是“天堂”,可以优哉游哉的怡然自得一生了。可是,对于还有点理想追求的人而言,无异于是被判了“无期徒刑”,痛苦一生,直到生命耗尽。

相比伺候活着的人,去伺候死人,肯定要轻松很多,所以,守陵宫女的工作相对而言,并不繁重,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煎熬。

宫女守陵始于汉昭帝

秦始皇是第一个正式称“皇帝”的人,始皇帝的骊山陵还未完全建成,秦末农民大起义已经风起云涌,修陵的役徒大部分被调去镇压起义。而从农民大起义爆发,到秦朝灭亡,仅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秦始皇陵也就成了史上最大的“烂尾工程”,并没有正式的守陵人。汉朝建立,汉高祖刘邦死后,葬于长陵。吕后专门设置了守卫长陵的长陵令。后来,又将长陵令升为了秩二千石的高阶官员。如果没有什么大的理想,享受着高官厚禄去守陵,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差事。守陵的军队面对的只是盗贼;守陵的陵户可以免除徭役赋税;负责日常工作的太监、仆役,工作也并不辛苦。

而派遣宫女去给皇帝守陵,始于汉武帝驾崩之后的汉昭帝时期。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不可否认,同样的,“好色”也是事实。他在位期间,大肆搜集天下美女,真正做到了后宫佳丽数千人。汉武帝生前为了解决宫女过多的问题,《汉书》载“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之”,当时还未晋封皇后的卫子夫都差点被赶出宫。武帝死后,必须“辞旧迎新”,同时要解决后宫宫人过多的问题,“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都去给皇帝守陵吧。

其实,从这里也可以大概猜到,这些守陵宫女的工作会很繁重么?自然不会。她们所要面对的,只是孤灯对影怜的孤寂,以及从此之后,再无出头之日的哀伤。正因为皇陵之中并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不需要留那么多宫女,所以,西汉良臣贡禹曾向汉元帝建议:“及诸陵园女亡子者,宜悉遣。独杜陵宫人数百,诚可哀怜也。”贡禹的意思是,守陵宫女中,那些没有子女的,应该遣散,让她们归家结婚生子吧。西汉不像后来,皇帝碰过的女人不可再嫁,否则,卫子夫也不会差点被遣散。

杜陵是汉宣帝的陵寝,守陵的宫女竟然有数百人之多,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实在是太可怜了。当然了,汉元帝怎么可能断了自己的人生乐趣,遣散守陵宫女,那要不要精简后宫?于是,汉元帝表彰了贡禹,但是,对于禹贡的这些建议却不予理睬。而那些守陵的宫女,也就只能常伴青灯,困守一生了。守陵宫女要怎么伺候死去的皇帝宫女们既然是要去守陵,自然就是去伺候已经死去的皇帝了。皇帝的遗体早已殓于棺椁之中,放在皇陵的地宫内,是不允许轻易打扰的。

那宫女们怎么伺候呢?

据《后汉书》所载,自秦始皇开始,陵墓形制一般是前庙后寝,“以象人之居前有朝,后有寝也”。

古人认为人死后会去另外一个世界继续生活,所以,素来有“事死如事生”的习俗。即使到了现在,我们也没能搞清楚,人死后到底去哪了。所以,古人,特别是帝王,希望死后还能享受生前的一切。于是,就将陵墓建得跟生前一样,前面有朝堂,后面是寝宫。前面的“朝堂”又被称为庙,“庙以藏主,以四时祭”,庙中摆放皇帝及相关人等的牌位,用以祭祀。而“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寝宫放有床榻,以及皇帝的衣服、冠冕、洗漱用具等日常用品。当现任皇帝谒陵时,用最高的太牢之礼来祭祀。其他的祭祀时间,“晦望二十四气伏腊及四时祠”。“晦”即阴历每月的月末,“望”即每月的十五。

“二十四气”,即二十四节气。

“伏腊”就是“伏祭”、“腊祭”,就是天气最热入三伏时,天气最冷岁终时,举行的祭祀。

“四时”则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轮替时,也要找一天进行祭祀。

祭祀的主要流程,“庙日上饭,太官送用物,园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

“庙日”即祭祀日。

这一天,负责膳食的太官要准备并送上祭品。

陵园令和主管祭祀事宜的食监,负责全局统筹指挥。

守陵的宫女们做什么呢?要伺候“死去的皇帝”起床,盥洗,梳妆,接受祭祀庆典了。宫女们按照时间,唤皇帝起床;然后,整理好被褥、枕头;打来盥洗用的水,拿来毛巾等物;“严具”即梳妆用品,让假定存在的皇帝梳妆用。皇帝已逝,一切都只是个形式罢了,宫女们只需要将相应的物品整齐、干净的放在对应的位置就可以了。这些事情,需要很多人来做么?不需要。很累么?没那么累。所有的事情,只需要注意相应的礼仪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一起拜祭,完成整个祭祀仪式了。而在平时,宫女们也只需要做好寝殿的清洁,管理好寝殿内的物品、器具就可以了。其他的地方,比如膳食房、前庙,有专门的人负责,不需要宫女们操心。而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唐朝时,“凡诸帝升遐,宫人无子者悉遣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栉,治寝枕,事死如事生。”唐朝时,跟汉朝一样,都是主要在陵园中的寝殿活动,做做样子就行了。之后的朝代,宫女们所要做的事情,也都大同小异。只是,越到后来,守陵宫女的待遇相对更好一点。

后妃去守陵

如果在政治上已经没有什么野心,去守陵绝对是一个躲避纷争的好去处。汉成帝的班婕妤,同时受到了汉成帝和汉成帝生母王政君王太后的宠爱。

在赵飞燕姐妹入宫后,为了躲避赵氏姐妹的排挤、陷害,她先是主动请求去伺候王太后。在汉成帝死后,又主动请求去为汉成帝守陵。虽然班婕妤在汉成帝的延陵守陵一年之后,因病去世,但是,总算落了一个善终,并且被葬在了汉成帝的陵寝之中,算是夫妻团聚了。而与王太后一族争权的赵飞燕,虽然后来成了皇后、皇太后,但是,在王莽掌权之后,被废为庶人,赶去给汉成帝守陵。赵飞燕可是有“理想”的人物,自然不甘其辱,宁死不屈,自尽而亡。

宋朝时,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也同样为了躲避纷争,选择去给宋真宗守陵。李宸妃的儿子宋仁宗赵祯一出生,就被宋真宗赵恒送给了受到宠爱的美人刘氏,即后来著名的刘峨刘太后抚养。李宸妃不太受宠,地位也不高,就一直默默隐藏了她是宋仁宗生母的真相。后来,刘峨被赵恒立为皇后,而在真宗死后,由刘峨抚养的赵祯也继位成了宋仁宗。转眼间,刘峨成了皇太后,临朝称制,掌控了整个大宋江山。李宸妃为了避免遭到灭口之灾,主动请求去守永定陵,继续伺候已经死去的宋真宗赵恒。而刘峨自然明白李宸妃送来的“好意”,主动寻来了李宸妃的弟弟李用和,让其在朝内为官。刘峨的用意也很明显,你保守秘密,你的族人就可以荣华富贵,如果你想争儿子,那死的可就不是一个人了。李宸妃是以九嫔之一的顺容身份去给赵恒守陵的,刘峨也并没有虐待她,自然会有其他宫女伺候。她根本不用亲自去做很辛苦的事情,更多的只是心理煎熬。当时,李宸妃如果敢跟刘峨公开争子,恐怕其亲生儿子赵恒的皇帝之位都难保,族人也会受到牵连。而去给先帝守陵,是李宸妃最好的选择。

死去的帝王还要享受歌舞

皇陵是非常严肃的地方,即使是祭祀的时候,钟鼓礼乐也都是比较严肃的乐曲。还想跟在皇宫时一样,时不时给死去的皇帝在陵园之内来段歌舞表演,除非是想被砍头。

不过,如果帝王死后,还想享受歌舞表演怎么办?魏武帝曹操想到了办法,当然,表演的场所不是在他的陵园。传说中,曹操的陵墓有“七十二疑冢”之说,所以,哪个才是真陵,没几个人知道。曹操也没让自己的老婆去守陵。据《吊魏武帝文》引《魏武遗令》所载:“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曹操死前也没忘曾经服务他的婢妾、伎人,及夫人。他让她们好好居住在铜雀台里,等到每月的初一、十五,只需要从早上一直奏乐、歌舞到中午,给他欣赏一下就可以了。也不用专门祭祀,只需众人登上铜雀台,往陵墓所在的地方,多望望,他就知足了。曹操不但爱人妻,还非常疼爱服侍过自己的女子、伎人,真是性情中人呀,值得一赞。

曹操的这些婢妾、伎人,也算是给他远程守陵的守陵人了,只是,她们的生活相比住在陵园的人,要好很多,应该也自由很多。总结下来,守陵宫女要做的事情并不复杂,就是维护好已逝皇帝的陵园寝殿,就像皇帝还活着一样,每天给皇帝整理寝具,更换盥洗和梳妆用品,做好清洁,管理好物品就行了。只有魏武帝曹操,还要求他的婢妾,在铜雀台给他表演歌舞,演奏音乐。在汉唐时期,守陵宫女的悲哀是可能要终身守陵,永远失去了红尘中的锦绣繁华。就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陵园妾》诗中所说:“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而到了清朝,守陵宫女会定期轮换,放那些年龄较大的守陵宫女回家,相对仁慈了很多。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