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人类生殖的基本阶段正在发生变化
2024
05-30

人类生殖的基本阶段正在发生变化

© Vartika Sharma

利维坦按:

更年期(Menopause),又称为绝经期,一般是指女性生命中永远不会再有月经的时期,同时也永久失去生育能力。在此之前——近更年期或更年期前期(Perimenopause),是指女性进入更年期完全停经前的一段时间,依照北美更年期学会的资讯,近更年期会持续4至8年。月经周期和排卵研究中心则认为近更年期会持续6至10年。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对人类的更年期充满了各种困惑,这种在哺乳动物物种中很反常的现象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在网易云音乐搜索【利维坦歌单】跟上不迷路

我们有一个新号【利维坦行星】可以关注

长期以来,生孩子一直是年轻人的游戏。尽管古代记录很少,但研究人员估计[1],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女性通常在十几岁或二十岁出头时怀上第一个孩子,并在不久后停止生育。

但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尤其是富裕发达国家的人们,组建家庭的时间越来越晚[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已经从21岁推迟到了27岁;韩国女性的生育年龄已突破32岁。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在40多岁时生孩子,大多数高收入国家女性生育孩子的平均年龄现已超过30岁,或正在迅速接近30岁。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演化生物学家拉马·辛格(Rama Singh)认为,如果女性继续晚育,基本的生殖阶段可能会发生变化:女性可能会更晚步入更年期。目前这一年龄大约在50岁左右,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个数字自我们物种诞生以来就没有变化过[3]。但在辛格看来,没有任何铁定的生物学规律可以阻止女性的生育年限超过这一阈值。他告诉我,如果女性决定在更高龄时继续生育,那么数十万年后,理论上,更年期可能会完全消失。

© Hyphen Online

辛格的观点在他的领域里并非主流。但人类生育行为的改变并非导致更年期变化的唯一原因。总体来说,人类现在的寿命更长,在很多方面比我们的古代祖先更健康。尤其是在过去几十年里,研究人员在技术上取得了飞跃,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调整人体的机能和衰老。这些因素可能会共同起作用,从而改变更年期的时间表。这是人类生殖的宏大实验,科学家们尚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只有少量证据表明更年期的年龄已经开始变化[4]。几项研究主要追踪了近几十年来的趋势,注意到包括美国和芬兰在内的某些西方国家的女性更年期起始年龄出现了一到两年的变化。不过,辛格认为这可能只是开始。更年期可能发生在一个人30多到60多岁的任何时间点,其时间似乎受到遗传因素的强烈影响[5][6]。这种变化表明存在一定的演化回旋余地。如果生孩子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我可能会看到更年期越来越晚,”伦敦大学学院的人类学家梅根·阿诺特(Megan Arnot)告诉我。

辛格的观点,是假设更年期对于人类或者任何动物的生存并非必要。如果一个物种的主要目标是自我延续,那么其寿命远远超过生育期确实显得自相矛盾。研究人员发现[7][8],只有少数其他生物在生殖期后延续寿命,包括5种齿鲸,以及野生黑猩猩。然而人类女性,其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时间在更年期中度过,这在哺乳动物中是绝对罕见的。

对于人类来说,更年期发生在卵巢中卵子数量少于1000个左右的时期,此时排卵停止,体内雌激素等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但女性的生殖能力在50岁之后就会丧失,这并非生物学上的必然。每个女性在出生时大约有100万到200万个卵子【到青春期大约减少到30万到40万个。女性初潮后,每月会排出1个卵子,约有1000个(未成熟的)卵子流失。女性每月失去的卵子数量不受任何可控因素影响。虽然貌似每个月都要失去很多卵子,但无须为此忧虑,女性的身体功能即如此。编者注】,这与研究人员估算的大象的卵子数量相当,而大象的生育能力可以持续到60岁甚至70岁[9]。而且,动物的卵子似乎并没有内在的保质期。例如有记录显示,某些鲸在超过100岁时仍能生育后代[10]。

© Matt Kenyon

这导致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更年期像是一场不幸的演化意外。也许,正如一些人所争辩的,更年期是寿命迅速延长的副产品,以至于卵巢没能及时跟上演化的步伐。辛格认为[11],更年期是男性偏爱与年轻女性交配的副作用,从而导致年长女性的体内积累了影响生育能力的突变(他告诉我,如果是女性只寻找年轻男性交配,那么男性也会演化出自己的更年期)。

另一些人则不同意这种观点:阿诺特就告诉我,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如果当今许多男性更偏爱年轻女性,是因为生育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不是相反。

© Gracey Zhang

但大量证据表明,更年期对演化的物种(包括我们人类)是有益的,伦敦大学皇家哈洛威学院(Royal Holloway)数理生物学家弗朗西斯科·乌贝达·德·托雷斯(Francisco Úbeda de Torres)告诉我。埃克塞特大学的生物学家塞缪尔·埃利斯(Samuel Ellis)也指出,毫无疑问,更年期非常重要,以至于它在生物演化史中已经出现了多次——仅在鲸类中就至少出现了四次。

关于更年期,一个最突出且得到充分支持的理论便是“祖母假说”(Grandmother hypothesis)[12]。也许更年期的演化是为了摆脱年长女性的生育负担,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她们能够帮助子女抚养他们的孩子。在世界各地,祖母的参与显然提高了年轻一代的生存率;同样的情况似乎也存在于逆戟鲸和其他齿鲸中[13]。犹他大学人类学家克里斯汀·霍克斯(Kristen Hawkes)认为,更年期祖母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至于它帮助我们发展出了更大的大脑,并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14]。她告诉我,这足以解释人类的更年期,以及是什么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样子。

一些研究人员怀疑,更年期可能还有其他好处[15]。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态学家凯文·朗格格拉伯(Kevin Langergraber)指出,某些黑猩猩群体即使在更年期之后也能生活得很好,尽管它们的种群实际上并不需要像祖母那样承担抚养责任。他告诉我,在黑猩猩和其他一些动物中,更年期可能有助于减少母亲和孩子之间对资源的竞争,因为他们同时试图抚养年幼的后代。

每位女性,人到中年都会经历更年期的荷尔蒙变化。© Elizabeth Dalziel

不管具体原因是什么,更年期或许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血统中——以至于要进行调整或消除可能会很困难。埃克塞特大学演化生物学家迈克尔·坎特(Michael Cant)告诉我,在经历了排卵提前结束的漫长岁月之后,可能“没有一个单一授时因子”开关可以延长人类女性的生育能力。

不过,更年期的时间线或许仍然可以改变——不是在数十万年的尺度上,而是在几代人之内。例如,营养不良和吸烟与月经提前终止有关,而避孕药的使用可能会推迟更年期的开始——这可能是因为其对激素的扰动[16]。此外,更年期往往在社会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较低的女性中更早发生。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人类学家琳内特·西弗特(Lynnette Sievert)告诉我,相应地,像改善儿童营养这样简单的干预措施,可能足以提高世界某些地区的平均更年期的开始年龄。

专家告诉我,更大的转变可能需要医疗创新,以减缓、阻止甚至逆转卵巢的过早衰老,并维持一个人先前雌激素和其他生殖激素的水平。西北大学妇产科医生和生殖科学家卡拉·戈德曼(Kara Goldman)告诉我,“卵巢不老泉”的关键之一在于,找到药物来保护未成熟卵子的结构,使其处于一种休眠的早期状态[17]。

其他研究人员则看到了恢复卵子健康状态的希望。一些研究人员正在实验室中生成细胞和激素,试图补充女性身体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流失的部分。加利福尼亚州巴克老龄研究所的进化遗传学家迪娜·埃梅拉(Deena Emera)认为,最佳灵感可能来自那些在生命后期仍然保持生育能力的物种。例如,弓头鲸在100岁之后仍能繁殖,而且似乎不会患上癌症[18]。埃梅拉告诉我,或许它们在修复生殖和非生殖细胞的DNA损伤方面特别擅长。

© NOAA Fisheries

戈德曼和埃梅拉最关注的是如何减少更年期带来的健康损失。研究多次将更年期相关激素与骨密度的下降联系起来;一些研究还指出心血管和认知问题。进入更年期可能会带来数年的症状,如潮热、尿失禁、阴道干涩、失眠和性欲低下。推迟所有这些症状的出现,或许可以无限期地延长女性在生殖激素支持下的健康生活期。

延长卵巢的寿命不一定会逆转甚至减轻更年期的不良影响,梅奥诊所女性健康中心主任斯蒂芬妮·福比恩(Stephanie Faubion)告诉我。此外,这可能会带来与晚年怀孕相关的额外风险,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子宫癌、血栓和中风的几率。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医生兼生殖科学家纳内特·桑托罗(Nanette Santoro)表示,推迟更年期也可能意味着更长周期的月经和避孕,这一前景可能会让许多女性犹豫不决。

但研究人员认为,一些调整还是值得尝试的。即使更年期曾帮助我们的物种得以生存下来,戈德曼表示,“很难想象”这种情况仍然适用。演化可能使我们的卵巢和其他与之共处的器官的寿命出现了奇怪的错位,但它也让我们具备了突破这些限制的智慧。

参考文献:

[1]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m7047

[2]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680-020-09571-z

[3]bmcwomenshealth.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05-020-00932-8

[4]pubmed.ncbi.nlm.nih.gov/14160225/

[5]academic.oup.com/jcem/article/90/6/3427/2870578

[6]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558404/

[7]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159-9

[8]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d5473

[9]repository.up.ac.za/handle/2263/27999

[10]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3-031-35651-3_22

[11]doi.org/10.3389/fgene.2016.00222

[12]academic.oup.com/icb/article/60/3/765/5835283

[13]www.pnas.org/doi/10.1073/pnas.1903844116

[14]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2519316000151

[15]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0711911105

[16]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558404/

[17]nyulangone.org/news/available-drug-may-protect-ovaries-fertility-damage-chemotherapies

[18]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3.05.07.539748v1

文/Katherine J. Wu

译/天妇罗

校对/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24/05/menopause-timing-evolution-technology-reproduction/678279/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天妇罗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