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中国电车企业杀到BBA大本营硬拼传统油车,结局会怎么样?
2024
07-04

中国电车企业杀到BBA大本营硬拼传统油车,结局会怎么样?

欧洲,作为汽车发源地以及无数豪华品牌的诞生地,一直都代表着汽车市场的最顶级舞台。就好比NBA之于篮球运动,F1之于赛车运动。任何汽车品牌能在奔驰、宝马、保时捷这些传统豪强的发源地,与他们展开竞争,代表了一家车企真正进入到了成熟阶段,且具备一定实力基础。

中国车企嗅到了欧洲机会。去年欧洲市场一共卖出了1284万辆新车,其中包括201万辆的纯电动车型,纯电销量同比增长28%。这些都让中国车企敢于在最近几年,陆续宣布进军欧洲市场。

不过,真正走到业务落地的阶段,各个汽车品牌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欢喜在于:欧洲用户,对于中国电动车普遍给出了不低的评价。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大幅拉近甚至抹平了和欧洲车企的产品力差距。

愁的部分则在于:与拉美、东南亚、中东、中亚这些中国车企常去的出海市场不同,欧洲市场在准入门槛、落地难度、竞争激烈程度以及用户的成熟度方面,都比其他区域市场复杂了太多。再加上欧洲严苛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最近发生的欧盟追加关税事件,中国车企的欧洲出海之路,不乏困难。

虎嗅汽车6月在欧洲走访了几个国家,也实地探访了一下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门店。东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各家中国车企的欧洲出海之路,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收获。所有这一切,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笔者将分为几个部分,展开分享欧洲探访的体会。

产品力很强,但中国车企欠缺点耐心

位于德国慕尼黑玛利亚广场2km的半径内,覆盖了路特斯、领克、Polestar三家吉利系品牌的直营门店。其中路特斯占据了最好的位置,紧挨着奔驰的形象店,自然也吸引了很多从奔驰品牌的潜在客户。

笔者和路特斯店长(以下简称Maria)聊了40多分钟,她加入路特斯之前,在奔驰、宝马一共工作了10年时间。

因为这两段职业履历,让她对于德国市场尤其是豪华品牌用户群体,拥有深刻的理解。而加入路特斯一段时间后,又让她了解到了,中国车企是如何商业化运作这个来自英国的跑车品牌。

杀到BBA大本营的中国车企: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图片来源:笔者拍摄于德国慕尼黑路特斯门店

在Maria看来,拿他们店内的路特斯纯电车型为例,中国企业制造的高端电动车,性能出彩、设计不差,产品力绝对可以和BBA一较高下。但想要站稳欧洲市场,比产品力更重要的是:build trust (建立信任)。她认为,中国企业在与欧洲用户建立长期信任方面,还欠缺了那么点耐心。

Maria告诉我:欧洲用户的换车周期要比中国市场长很多,旧车开8年左右再去买台新车很正常。那么有些用户很有可能在用车6~7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经销商门店看车了,而在1年后最终下单购车。

这就决定了,欧洲用户的购车决策周期极长,有可能会在一年中,陆续来店里几次,从进门招待到产品介绍,每一项用户体验都有可能影响到成交。

在Maria看来:奔驰和宝马不是在销售汽车,而是在用心和所有潜在用户建立联系、建立信任。一旦品牌方和用户彼此信任,用户的忠诚度就有了,她见过太多一家三代人都选择奔驰车的真实例子了。

杀到BBA大本营的中国车企: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图片来源:笔者拍摄于德国慕尼黑地铁站欧洲杯广告牌

欧洲市场喜欢文化沉淀,他们不相信一个好的产品/服务可以速成。

一位曾服务过多家中国车企出海的欧洲广告公司负责人Kimi告诉笔者:这次欧洲杯17个赞助商中,光中国品牌就占了4个,分别是比亚迪、海信、支付宝、Vivo。声势确实很壮大,但他希望各个中国品牌能够明白一点:虽然这次欧洲杯的关注度很高,但毕竟不是直播带货,从品牌影响力提升到销量增长是一个长周期且复杂的过程。

中国市场习惯的快节奏、快速迭代打法,放在欧洲的文化背景下,行不通。如果管理层没有及时调整战略或者期望值,最后等来的大概率是场败仗。

“伤害了中国品牌集体形象”

“长城关闭慕尼黑办公室,陆续关闭门店,伤害的其实是中国汽车品牌的集体形象”,这句言论来自某德系豪华品牌项目总监Müller。他是一名德国人,但是在中国工作过6年时间,对于中欧市场及文化,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

Müller以德国人的视角向笔者讲述:其实很多德国用户分不清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这些品牌在背景方面有多大差异,在多数欧洲人看来,这些就都是中国品牌。

那么长城前段时间选择关闭德国办公室,关闭门店,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德国用户会认为,有一天其他中国汽车品牌会不会也一起撤出德国市场?

Müller认为:长城的一系列决策,其实伤害的是第一批信任他的德国老车主。今后的售后、维修、保养如何解决,OTA软件更新还会跟上节奏吗?二手车的市场流通性必然变差,保值率也会骤降,首批选择它的德国车主们,很有可能再也不会选择中国汽车了,选择德系自主品牌至少会有稳定的经销商网点为后续维保负责,二手市场流通性和保值率,也会有所保证。

笔者从electrive以及Automative News Euro等外媒了解到:长城2023年仅仅在欧洲市场销售了6300多辆新车,从2021年开启德国慕尼黑办公室开始,历经三年时间,销量数据依然没有达到预期,才让长城在前段时间决定今年8月正式关闭德国慕尼黑办公室,同时解雇以商务总监Steffen Cost为核心的管理团队以及100多位员工。加入长城汽车德国分公司之前,Steffen Cost曾在起亚汽车负责欧洲市场的运营工作。

关闭慕尼黑办公室,并不意味长城马上会退出欧洲市场,但对于欧洲业务的打击以及长期影响却是深远的。

杀到BBA大本营的中国车企: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图片来源:长城汽车官网,长城与经销商集团Emil Frey签约仪式

这里简要回顾一下长城汽车在欧洲的业务进程。

2020年初,长城汽车高管与欧洲百年经销商集团Emil Frey开始了接触和长期磋商。2021年9月,长城的魏牌摩卡PHEV(Coffee 01)和欧拉好猫亮相德国慕尼黑车展,正式宣告进入欧洲市场,并于2021年11月在慕尼黑开设德国子公司,设立欧洲总部。

而在2022年8月,长城则与经销商集团Emil Frey正式签约。双方就魏牌和欧拉在欧洲市场的进口和分销达成战略合作,并对率先进入德国市场的魏牌摩卡PHEV、欧拉好猫两款车型进行联合营销,并在当年的第四季度开启了交付。

但在那之后,两家的合作并不顺利。据德国杂志《经理人》讲述:合作之初,两款车型还保持着最初的营销规划,命名为WEY Coffee 01和Ora Funky Cat。

但很快,长城就改变了他们的品牌战略,将两款车型分别改为GWM(Great Wall Motor)Wey 05 和 GWM Ora 03,长城品牌强势介入成为主体。这一举动,让经销商集团Emil Frey颇为不满。

在关闭德国慕尼黑总部的新闻曝出后,长城对外表达:欧洲业务还将继续,只是由中国总部直接管理并监督。这也就意味着,经销商集团Emil Frey将不得不与保定总部直接对接业务,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可以和德国慕尼黑的长城欧洲团队展开合作。

外媒electrive还提到了一点:按照原计划,长城还准备将业务扩展到瑞士、奥地利等国家,并且已经聘用了当地市场总经理,组建了团队。但德国慕尼黑办公室的关闭,意味着这一切都不用再继续了。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