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4 诸葛亮看不起诸葛恪的原因是什么?他只擅长耍小聪明(新鲜出炉) NEW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三国时期诸葛亮和诸葛恪的故事。 在三国时期,很多人都以为司马氏一家势力最大。实际上,三国中势力最大的是诸葛亮家族。诸葛亮三兄弟,人称“龙虎狗”。龙,自然指的是卧龙诸葛亮,虎指的是东吴大将军诸葛瑾,狗则是指曹魏大将军诸葛诞。这三兄弟,在魏蜀吴三国都是位高权重。如果他们联合起来,恐怕没有哪个家族能抵挡得住。但不幸的是,他们并不团结。诸葛亮虽然与哥哥诸葛瑾关系还不错,但对侄子诸葛... Read More >
202405-04 大明战神朱祁镇被抓之后 于谦为何不立朱见深做皇帝(越早知道越好) NEW 对于谦和朱见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于谦能够在明朝遭遇倾覆之危的时候力挽狂澜,他的格局、能力和手段自然有他的高明独到之处。 明英宗对明朝所带来的破坏是前所未有的,倘若当时没有于谦站出来的话,老朱家在1449年就已经缩到东南一隅了。 朱祁镇被俘之后,明朝的士大夫顿时就慌了。 朱祁镇是君,到底救不救呢?如果想要救朱祁镇的话,不仅会损失一大笔钱财,还可能会让他们也陷入危险。于是,很大一部分士大夫就选择了不救,或者说是在救朱祁镇之前,也... Read More >
202405-04 "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玠到底有多儒雅?(难以置信) NEW 众所周知卫玠是有名的大帅哥,因为长的实在太帅了,活生生的被围观致死,他身份尊贵,是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迁移南方。永嘉六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葬于南昌,后迁葬江宁。 卫玠五岁时神态就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 Read More >
202405-04 历史上清朝时期并没有出现太监专权的现象是为什么?(深度揭秘)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大一统王朝如汉、唐、宋、明都或多或少的有过宦官专权的情况出现,汉、唐末期的宦官直接就可以参与废立,明朝的司礼监也是鼎鼎大名的政事处理机构,“立皇帝”刘瑾、“九千岁”魏忠贤都是权倾一时的宦官中的佼佼者。即便是宦官对朝政影响力最小的是宋朝,宦官集团在宋徽宗一朝的影响力也是能和文官集团平分秋色,宋徽宗执政时期著名的奸臣“六贼”里面就有一半是宦官。由此可见,宦官势力是中... Read More >
202405-04 刘备要是没有招揽到诸葛亮 刘备又会去什么地方(真没想到) 还不知道:刘备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东汉末年,军阀纷争,横扫江湖,涌现出许多出身寒门的英雄。刘备就是其中之一。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的处境非常糟糕。不是被曹操追打,就是被别人追打。三十岁了,他还没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地盘。直到徐庶向刘备推荐了大名鼎鼎的诸葛亮,通过著名的隆中队,他确立了先取荆州,再取益州,最后以巴蜀为根据地的发展方向。世界三分。这样一来,刘备的后半生也算是安稳了。 刘备的终极目标 那么,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 Read More >
202405-04 刘备三顾茅庐仅仅是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吗 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难以置信) 刘备都已经亲自登门请诸葛亮出山了,为什么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曹操、孙权等人早已成就了霸权,刘备依然在艰苦挣扎。当时,刘备听闻诸葛亮才学兼备,就带着关羽、张飞求去诸葛亮出现辅佐。 每一步行动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动机,在人才辈出的三国,刘备为什么要执意请诸葛亮出山呢?背后有什么隐情呢? 第一点,表达自己的诚意历史上对这件事情是有争议的,记载上面写的是诸葛亮是主动加入刘备麾下的,后面主动出谋划策才得到刘备的信任和重要的,对... Read More >
202405-04 二婚还是个歌女,刘娥为什么能成为太后?(这都可以) 刘娥,即献明肃皇后,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国历史上,一提到女性掌权,评价大多都是阴狠歹毒。但是偏偏有这么一位太后,史书给了她非常正面,非常高的评价,称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这个一位太后,她就是宋朝的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任皇后,宋朝的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同时,她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二婚皇后,刘娥。 刘娥先... Read More >
202405-04 周王畿的面积越来越小,为何还要分裂出西周国和东周国?(硬核推荐) 西周国和东周国是兄弟国,都是从周王室分裂出来的小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在西周建立之初,周王室控制的土地还是相当大的,当时的周王畿主要分为两部分,即西部的镐京和东部的洛邑,其中镐京王畿纵横八百里,洛邑王畿纵横六百里。如此大的面积,足以确保周王室有足够的实力威慑各地诸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王畿的面积却是越来越小。 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便放弃了已经毁于战火的镐京,将其赐给了护驾有功的秦国,周王室所控制的王畿便只剩下了洛邑。 ... Read More >
202405-04 李斯是楚国人,为什么会成为秦国丞相?(难以置信) 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斯早年曾在楚国担任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后辞官拜入荀子门下求学,学习帝王治国之术。然而,在学有所成之后,李斯却并未返回楚国,而是前往秦国求官,并最终出任秦国丞相。而身为楚人的李斯,之所以最终选择入秦求官,主要便是源于其以“老鼠哲学”为立身之本。 悟出“老鼠哲学”后拜师荀子,前往秦国通过吕不韦入仕 周赧王三十一年(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前284年),李斯出生于楚国上蔡(今... Read More >
202405-04 李信率二十万秦军攻楚却惨败,后来是何结局?(这都可以?) 李信是战国末期秦国名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战国末期,关东六国已经很难再对秦国产生威胁,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进程中,楚国可以说是实力最为强劲,灭国难度最大的一个。然而,在秦始皇询问攻灭六国需要多少兵力时,秦国名将王翦表示至少需要六十万大军,而后起之秀李信则表示最多需要二十万。结果,李信率领二十万秦军攻楚却惨遭战败,众所周知秦法极为严苛,那么战败之后的李信结局又是如何呢? 李信乃秦军后起之秀,率军攻楚却先胜后败战国末期,由于秦国对外战争... Read More >
202405-04 松、梅、竹是如何被人们捧为“岁寒三友”的呢?(快来看) 从古代,人们就发现总有那么一些植物,就算冬日万物凋零,它们也能抵御严寒,展现着勃勃生机。这些“顽强”的植物仿佛拥有了人们孜孜以求的高尚品格,文人墨客不断咏叹它们的美好品质,其中的松、梅、竹便是其中的代表,那么,松、梅、竹是如何被人们捧为“岁寒三友”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每至万木凋零之时,最容易让人想到就是迎寒挺立的松树,先秦的孔子有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见松柏在古人眼中,早就成了高尚品格的代名词。因此,经冬不凋的松树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成... Read More >
202405-04 明朝有多少开国功臣有丹书铁券?其中绝大多数下场很惨(一看就会) 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开国功臣其实不少,朱元璋先后封了(包括追封)二十五位公爵、七十九位侯爵、十二位伯爵、十一位子爵、二十三位男爵等一百五十位功臣,而我们常常提到的明朝三十四位开国功臣,实际上指的是被朱元璋颁授了“免死铁券”的三十四位功臣(或其子)。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1370年)封赏功臣时,铸成三十四面免死铁券... Read More >
202405-04 李存勖是以勇武著称的开国皇帝,为何最后众叛亲离?(干货分享) 李存勖,即后唐庄宗,他是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伶官传续》中所言,“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在辉煌之时,他曾打遍天下无敌手,一统中原地区;然而在落魄时,却是深陷四面楚歌惨境,死后仅留一乐器陪葬。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以勇武著称的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 承父遗愿打遍天下无敌手,建国称帝一手缔造后唐基业 李存勖乃是西突... Read More >
202405-04 为什么曹操如此厉害,为何天下一统呢?(不要告诉别人) 为什么曹操如此厉害,为何天下一统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如果说刘邦身边有韩信萧何张良三位能人,李渊有李世民这样优秀的儿子带领军队,可曹操手底下的将士谋士也不在少数。曹操当时可以说网罗天下客,甚至连周瑜他都动过心思,身边的郭嘉荀彧等人都是非常有谋略的人才,并且曹操本人也比刘邦李渊更有雄才大略,后世对于曹操“一代枭雄”的评价并不是随口取的。但是最终曹家江山还是改姓了司马,有人说是司马懿长寿,或许也有着这方面原因,但是曹家后人寿命确实太短,司马懿一人送...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