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 拯救大堡礁:Coral IVF研究团队将对幼珊瑚生长促进技术展开现场测试 NEW 在发生了严重的白化事件之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拯救大堡礁的方法。好消息是,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的研究人员们,正准备将最新的方法付诸实践 —— 通过“促进生长”的方式,将成千上万的珊瑚宝宝培植于退化最严重的区域。此前,科学家们已经想到过其它方法,比如通过“保护膜”来减少过量的阳光照射、将珊瑚回收到结构中以促进生长、以及在大规模孵育期间部署水下机器人等。(图自:Juergen Freund,via New Atlas)报道称,南十字星大学(Southern Cr... Read More >
201911-23 生命起源新线索!NASA首次在陨石中发现了糖 NEW 近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称,在陨石中发现了生命必需的糖分子(阿拉伯糖、木糖和核糖),以及其它重要的生物化合物。研究人员分析了三颗陨石,其中一颗陨石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距今已有数十亿年的历史。研究人员在其中发现了阿拉伯糖和木糖等,最重要的是发现了核糖。核糖在人类生物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存在于我们的RNA (核糖核酸)分子中,并从DNA中传递信息,帮助人体生成蛋白质。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在这些小太空物体上发现的糖表明,小行星可能曾给地球带来过生命。除... Read More >
201911-23 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到底哪个更好? NEW 早起对于很多人来说,简直是世纪性难题。很多人每天都在“再睡一会儿”和“再不起来就迟到了”之间挣扎。早起怎么就那么难呢?这就要从我们的生物钟说起了,我们的身体有着精确的生物规律来控制睡眠和清醒时间。所以,生物钟决定了你的睡眠时间、睡眠状况和其他身体状况的变化。其实,每个人的生物钟都不一样。通俗地讲,早睡早起、晚睡晚起是天生的。很多养生知识都说,要早睡早起,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体的睡眠和清醒,主要跟两种因素有关,第一个是昼夜节律调节,也就是生物钟;第二个则是睡眠稳态调节,也就是睡... Read More >
201911-21 NASA即将在南极洲测试水下探测器 未来或能在外星球发现生命 据外媒报道,NASA即将在南极洲对一辆探测车展开测试,不同于以往发射到太空中的探测车庞大、四四方方体型的是,这个全新的BRUIE看起来几乎就像个可爱的玩具。不过可千万不要被它的外表给欺骗了,实际上它也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将可能帮助科学家找到来自外星球的外星生命。BRUIE全称Buyant Rover for Under-Ice Exploration(冰下探索浮力探测车) ,顾名思义,用于冰下探测。它的设计可以让它沿着冰帽的底部爬行,然后完全淹没在极其寒冷的水中。很显然,南... Read More >
201911-21 索尼成立人工智能组织Sony AI 专注游戏与食品领域 北京时间11月21日下午消息,索尼成立了一个名为Sony AI的组织,该组织将会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本周三索尼发表了一份公告,该公司这份公告中表示,新组织将会在日本、美国和欧洲建立办公室。在项目初期阶段,他们将在游戏、影像和传感以及“美食”等领域推出项目。访问:在这份公告中,索尼表示:“在这些旗舰项目中使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索尼在未来今年中进一步提升游戏和传感器业务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另外,该公司还表示,这项研究将会“与索尼集团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密切合作。”该公... Read More >
201911-21 日本拟用无人潜艇调查海底稀土 推进深海稀土泥开采技术开发 日本政府计划最早于2020年开始联合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利用自主式无人潜艇(AUV)调查位于小笠原诸岛南鸟岛的深海之中的稀土储量。据日经中文网20日报道,调查将确认海底包含高浓度稀土的地层,力争掌握稀土的准确储量。据称,如果此次调查成功,将是世界上首次使用自主式无人潜艇调查稀土储量的行动。截屏图人民网2018年4月11日曾报道,日本东京大学及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在位于日本最东端的岛屿——小笠原诸岛南鸟岛周边的专属经济区海域蕴藏大量稀土资源,可供全球使... Read More >
201911-21 只为看看外面的世界?喵星人历时五年时间跨越1200英里 据外媒报道,Sasha是一只好猫,他的主人Viktor Usov已经有五年没有见到过他了。这只活泼的猫咪在五年前从Usov位于波特兰的家中消失。通常情况下,当一只宠物离家五年基本被认为这辈子不会再出现。然而当Usov接听来自远在1200英里外的新墨西哥州Sante Fe动物收容所的电话时他震惊了。Sasha不仅还活着而且身体状况良好。据了解,当收容所第一次看到Sasha的时候他在街上过着流浪生活。虽然他没有项圈,但收容所通过其被植入的一块微型芯片联系到了Usov。相信大部分人... Read More >
201911-21 SpaceX星际飞船MK1测试中发生意外事故 现场传出爆炸声 当地时间今天下午3:27,SpaceX星际飞船原型机MK1发生了“异常”。问题是在11月18日晚上进行的全面压力测试之后出现的,今天下午星际飞船在德克萨斯州南部Boca Chica附近的SpaceX设施中进行了另一次测试。得益于几位勇敢的现场视频记录员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快速降压和爆炸的场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经过压力测试的原型单元。进行测试是为了避免在实际发射过程中出现此类情况。现场附近还有爆炸前后的一系列事件的照片,可以清楚地说明了这一情况,Starship Mk1遭... Read More >
201911-19 Air Race E在迪拜航展上展示首架电动竞赛飞机 据外媒报道,由空中客车公司支持的Air Race E今年早些时候指出,电动飞机时航空业的未来,并宣布于2020年启动世界首个电动飞机竞赛。近日其首架电动竞赛飞机在迪拜航展上正式亮相。Air Race E首席执行官Jeff Zaltman表示:“这不仅是Air Race E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航空业的关键时刻。我们建立电动竞赛系列赛事的目的是为更环保、更快、技术更先进的电动飞机开发一个统一的平台。电动竞赛系列将为创新提供试验平台,并加速电动商业旅行的进程。我们已经现在已经显示,... Read More >
201911-19 莱斯大学科学家利用3D打印打造出聚合物防弹立方体 据外媒报道,近日,莱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打造出了一种具备某种防备能力的特殊结构。据悉,该团队通过3D打印技术打造了一个的格子状聚合物立方体,虽然它看起来“千疮百孔”但实际上它被证明几乎能够跟钻石一般坚硬,其能有效地阻挡子弹。据了解,这种实验性材料的起点是tubulane。这种最早于1993年被设想出来的材料是一种由交联碳纳米管组成的复杂结构,根据计算,该结构具备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度。现在,得益于3D打印技术,除了强度它还附加了一些有趣的可能性。研究论文首席作者Seyed Moh... Read More >
201911-18 重大发现!190万年前巨猿化石DNA显示:广西巨猿和亚洲猩猩是亲戚 近日,据外媒报道,来自6个国家的18位科学家,从一枚190万年前广西巨猿化石中,成功提取遗传物质,揭示了早已绝灭的巨猿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报道中指出,该化石出自广西田东县吹风洞,2008年,广西民族博物馆研究团队在此处发现了90多颗巨猿牙齿化石。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巨猿身高超过2米,体重超过300公斤。生活在距今约200万年前,是地球上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巨猿与东南亚地区的亚洲红毛猩猩具有最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大约在1200万年前从猩猩的家族中分离出来,并独立演化。研究人员指... Read More >
201911-15 午睡睡多久才合适呢? 众所周知,晚上睡眠时间7到8个小时最合适,那么午睡睡多久才合适呢?当我们刚开始入睡时,我们称为入睡期,此时,眼球活动开始变慢,大脑也渐渐停止了工作,但脑供血依旧充足。这个阶段大脑仍旧可以接受来自感官的数据,这些数据会作为短期记忆,储存在海马体内。海马体是大脑的临时记忆站,这个阶段,我们处于半梦半醒之间,所以很容易就清醒过来。而且,在醒来以后,疲劳感会得到明显缓解。在午睡的20分钟后,我们会顺利进入浅睡期,眼球会停止活动,大脑开始进入休息状态,脑部充血逐步减少。如果此时醒来,则... Read More >
201911-14 研究:气候危机已经开始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后果 据外媒报道,在一项针对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新评估中,一项由100多名科学专家参与的全球合作勾勒出了一幅可怕的画面:气候危机正在让我们生病。如果不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么我们将面临威胁粮食安全的极端变化、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影响、工作时间被迫减少以及面临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如野火和干旱等。据悉,这份新报告于11月14日发表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上,其详细阐述了快速变暖的地球所带来的健康风险。该份报告由120名气候学家、健康专业人士等群体共同撰写。报告指出,如... Read More >
201911-14 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正携带珍贵样本返回地球 据外媒BGR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2019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其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Hayabusa2)于2018年飞抵目标小行星“龙宫”(Ryugu)之后,从事这项任务的科学家团队进行了许多潜在的危险“特技表演”,包括在小行星上发射金属弹以收集样本等。“隼鸟2号”任务中面临了相当多的挑战,尤其是在发现“龙宫”的表面比任何人都想像的要坚硬得多且布满碎屑之后,但采样采集操作却取得成功。现在,“隼鸟2号”在太空岩石周围的轨道度过了数月之后,已启程... Read More >